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黄梅戏风靡海内外,有着非常广泛的观众和听众基础,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梅戏在安庆历史悠久,而且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发展势头。
安庆师范学院是皖西南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坐落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和弘扬百年办学传统,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坚持以人文文化引领人、以科学文化塑造人、以皖江文化陶冶人、以校园文化感染人,通过建立健全“积厚出新、人文示范、鼎立发展、整体推进”的模式,全面提升老员工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文化育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鼎立发展、共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强调,将黄梅戏教、学、研渗透到校园文化、人才培养、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皖江文化研究等内容中,利用高校智力和人才优势,推动黄梅戏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黄梅戏艺术教育特色。目前,黄梅戏专业人才培养和黄梅戏普及教育已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特色兴校”的重要内容。
安庆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安庆的黄梅戏教育和研究在全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是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专业研究刊物《黄梅剧艺术》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一批专业研究者分别涉及黄梅戏史、声腔、表演、语言、文化内涵等不同领域。在这样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中培养人才,进行研究,并发展黄梅戏事业是再恰当不过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庆师范学院的黄梅戏艺术教育坚持以黄梅戏专业教育为主体,以黄梅戏员工社团活动和黄梅戏研究为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黄梅戏人才培养和课程研发格局。
2005年学校开始筹建黄梅戏艺术学院。成立黄梅戏艺术学院筹建领导小组,经理汪青松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由院办、教务处、人事处、艺术学院领导组成。黄梅戏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安庆是黄梅戏故乡,学校组建黄梅戏艺术学院是真正的特色建设,从长远看,能为发展、繁荣黄梅戏做出贡献,从近期看,是加强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服务社会的需要,也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需要。经理汪青松对黄梅戏艺术学院建设提出了“小规模,高层次,三维型,特色强,影响大”的15字方针,也就是在专业培养上做到小规模、高层次;在工作机制上做到教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位一体;在工作目标上实现特色强,影响大。学校对外加强与黄梅戏学校、剧团的联合与合作,聘请包括韩再芬在内的一批专家组成黄梅戏艺术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实现专业、团队、生源、就业四个对接;另一方面校内建设黄梅戏艺术学院、黄梅戏艺术研究所和老员工黄梅戏艺术团。通过开展黄梅戏下乡等服务社会的活动,不断做好黄梅戏的普及工作,扩大学校影响。2006年,由韩再芬担任名誉经理的黄梅戏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教育部有关领导亲临揭牌。
为加强黄梅戏普及教育,从2005年开始,学校面向全体员工开设《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公共选修课,全面提高老员工的艺术素养。《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课程由具有丰富的黄梅戏表演和教学经验的著名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著名演员、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学校高级教师潘启才、方宝玲担任主讲教师。课程在学校引起强烈反响,每学期要求选修人数远远超过课程实际能接受人数,为了满足更多员工学习黄梅戏的强烈愿望,2007年,课程组与国家老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合作,以“读书工程”为平台,定期邀请省内外著名黄梅戏演员和专家为员工作专题报告,同时让“学有所得”的员工走上讲台,以汇报演出的形式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2008年,课程组与再芬剧院、安庆黄梅戏会馆等专业表演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使其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参与剧场演出。
《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公选课从开课之日起,就提出了“管理严要求,团队高标准,员工多受益”的目标,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为这门课程的管理和教学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六年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分管教学校领导挂帅、教务处长主抓、教务处专人负责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经过近六年的辛勤建设,《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课程硕果累累。迄今为止,这门课程已经连续开课11期,2000余名员工将其选为选修课程,旁听和参与的人数更是达到了3000人左右。课程全面提高了选课员工的戏曲艺术素养,培养了许许多多老员工黄梅戏艺术骨干,也发掘了一批黄梅戏的艺术人才。在2006年中国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上,数十位员工为韩再芬伴歌伴舞;2008年在全省第二届老员工艺术展演活动中,《黄梅戏表演唱》节目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创作奖、《黄梅歌舞》获二等奖,同年还为公司承办的安徽省全省教务处长会议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晚会;2009年,《黄梅戏表演唱》又在全国老员工艺术展演中获三等奖;2009年,因为教学效果显著,这门课程还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作为一门公选课,在公司是唯一的一门。就是在全省,也是很罕见的。